【福利】三大运营商大流量套餐卡免费领取, 不限速,超低价,快递包邮🛍️ | 🎉专享福利!网购 §淘宝【内部羊毛】§ 大牌捡漏!每日更新🎉 |
【资源】🎉每日更新!【精品资源】+安卓、电视TV优质VIP优化版软件,免费下载!🎉 | |
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艺术,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框架。音乐的框架是它的旋律走向、节奏以及和声配置,而绘画与摄影的框架就是构图、空间和色彩。
画家在画板上创造图像,而摄影是在生活中发现然后选择图像。
这个过程中你不一定需要一个特别专业的设备,评判一张照片是否好看的关键的不仅仅是分辨率,比如这是一张16年低端手机拍摄的照片,当你的画面有一个确定的主题的时候那么它是否清晰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太久了已经找不到原图了
但是更高清晰度的照片可以给你的后期带来更多的处理空间,你可以选择场景中哪些部分是你需要的来进行裁剪。
--------------------------------
那么开始第一步:『了解成像』
初中的物理知识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者物体的反射光进入人的眼后,经过人的角膜、然后经过晶状体折射而达到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成一个物体的像,这个像再经过视觉神经系统传输到人的大脑中的视觉区域。相机的原理与之一样,光线经过镜头中的凸透镜到达传感器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影像,再由感光元件将物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从而形成了一张照片。
--------------------------------
那么知道了成像的原理,我们就可以开始第二步:
『认识你设备的参数』
无论是手机还是相机你都可以看到这么几个词ISO、快门速度、光圈(某些手机有)、对焦以及白平衡那么下面我们会逐一的认识这些参数以及怎么去使用。
一、得到一个清晰的图像即「对焦」
相机的传感器本身并不具备成像的能力,只具备感知光线的能力,而成像是由镜头中的凸透镜负责。在初中所学的透镜成像原理以及探索实验中我们知道物体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成缩小倒立实像,成像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对于相机来说焦距很短所以被拍摄的物体基本上都是在2倍焦距以外的,也就说会成缩小倒立实像,像平面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但是问题是,具体在什么地方?这就涉及到「如何对焦」初中的知识告诉我们 1/像距+1/物距=1/焦距,所以要得到最清晰的图像只需要让被摄主体到透镜的距离等于透镜的焦距即可,问题是我们在拍摄的过程中基本上是不知道这个距离的,那么我们就需要主动的移动被摄物体的距离或者移动透镜来寻找这个距离,而对焦就是这一过程。
二、得到一个正确的画面亮度即「曝光」
曝光可以解释为在特定时间落在感光材料上的光量,以此可以通过调整曝光来控制画面的明暗程度,那么怎样控制曝光呢?这里就需要提及曝光的三要素「光圈、快门速度以及ISO」,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这三个参数来对曝光进行控制。
1.「光圈」是在镜头中控制光线进入传感器的装置,我们用f来表示f后面的数值与光圈大小成反比数值越大光圈越小,反之数值越小光圈越大。光圈越大进入传感器的光线就越多,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你的画面就会更加明亮,光圈还会对景深(虚化效果)造成影响,我们放后面说。
2.「快门速度」是相机传感器在拍摄一张照片时接收光线的时长,同样的,在光圈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快门速度可以让接受到光的总量变多从而提高画面的亮度,同时因为快门时长的增加,在拍摄运动物体或者由于手抖很容易拍到模糊的画面,虽然可以利用这一点得到一些好玩的功能比如: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需要一个安全快门值来确保我们得到一个清晰的画面而安全快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也就是安全快门速度=1/焦距(指等效焦距,与相机底大小有关,后面讲),比如在全画幅相机上用50mm定焦镜头那么他的安全快门就是1/50s,这是个相对的值,麒麟臂或者带防抖的可以无视。
3. 「ISO」即感光度,它在胶片相机上是衡量底片对于光的灵敏程度,在胶片相机中底片的感光度越高,其颗粒越就粗,成像后放大后的效果越差。而在「数码相机」中感光度可以理解为传感器成像后,在电路中电流对数据的增益,其缺点就是外部光线不够时提高ISO就等同提高内部电路的电流放大倍数来获得足够亮的图像,但是电路中由电子无规则运动带来的的噪音也跟着一起放大了。
所以想要得到一张正确曝光的图片,我们需要将三者取到一个相对平衡的数值。
--------------------------------
第三步:让照片更加好看『突出画面的主题』
在对焦和曝光正确的前提下,你已经得到了一张清晰的照片了,那么如何让照片更加好看呢?这就要我们知道怎样去突出画面的主题了。
一张好看的照片我们需要做的是突出主体即「构图」和学会怎么运用画面的「景深」
这里我们仅仅聊聊理论层面的「景深」
一、什么是「景深」
能同时被眼看清楚的空间深度称为眼的成像空间深度,即是景深。可以分为前景深和后景深,在物体成像最清晰的一个点前的一段允许被看清的距离叫做前景深,后景深同理。
当物点成像时,由于像差,其成像光束不能会聚于一点,在像平面上形成一个扩散的圆形投影称为弥散圆(circle of confusion),我们只需要知道它的大小决定了你的虚化的效果,具体更加具体的从百度上复制下来就是:
前景深=(光圈*弥散圈系数*对焦距离的平方)/(镜头焦距的平方+光圈*弥散圈系数*对焦距离)
后景深=(光圈*弥散圈系数*对焦距离的平方)/(镜头焦距的平方-光圈*弥散圈系数*对焦距离)
景深=前景深+后景深
大体怎么控制景深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焦距长,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物距近,景深小;物距远,景深大。」
景深越大,在景深范围内的物体就越多,模糊效果就越不明显;相反,景深越小,聚焦效果就越明显,模糊效果也就越明显;
所以在拍摄风景照时,在光线充足的前提下我们一般会缩小光圈来让画面更加锐,而在拍摄特写时一般会加大光圈来规避杂乱的背景和突出主体
小光圈,大(深)景深
没对上焦↓
大光圈,小(浅)景深
当你用大光圈来拍摄(下图)这样的画面的话,效果可能不是很理想